碧螺春多少v(洞天寻隐·林屋纪

洞天寻隐·林屋纪&华阳纪丨太湖林屋、茅山华阳二洞天察看记

[日]广濑直记/ 胡佳菁译

【编者按】2012年3月18日 -26日,以日本专修大学土屋昌明传授为首的洞天福地察看组走访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太湖林屋洞天、穹窿山福地、句容及金坛境内的茅山华阳洞天等胜迹。本篇文章是组员广濑直记博士所做的察看记,其日文原文刊载于专修大学《洞天福地研讨》第四号,2013年6月,27-62页。

1.弁言

3/18(月)苏州市(聚集)

3/19(火)苏州市→西山(林屋洞)→穹窿山(上真观)→苏州市

3/20(水)苏州市(苏州市博物館)→句容市

3/21(木)句容市→茅山(崇禧万寿宫→元符万宁宫→华阳洞→神仙洞→玉晨观遗址)→句容市

3/22(金)句容市→茅山(乾元观→老君洞→三官洞→柏子洞→良常山→老虎洞)→句容市

3/23(土)句容市(葛仙观→华阳书院)→茅山(金牛洞→茅洞→元阳观)→句容市→南京市

3/24(日)南京市

3/25(月)南京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3/26(火)南京市(解散)

笔者在2013年3月18日至26日时期,有幸到场了专修大学土屋昌明传授带领的洞天福地察看队。外表的行程表是我偕行时期的全部日程安插。本文便是针对这一行程所编写的察看纪录。起首对这份察看纪录的构成做一个简便的分析。

本文按日期序次分散制造“时间表”,这是这份察看纪录最基本的局部。然后添附干系的照片、舆图息争说作为参考。时间表每15分钟为一个单位纪录。

照片中包含了我本人2012年8月尾在茅山拍摄的一局部,都做了注解。未做注解者便是此次察看所摄之照片。

由于仅用笔墨表述很难捉住地域方位的以为,以是添附了一些舆图。舆图使用的均是谷歌舆图。固然原本添附了很多张舆图,但是由于我能使用并且切合的仅有谷歌舆图,这些图网上都能查到,以是终极减去了一些。同时尽约莫使用了所含不关信息较少的舆图,在此之上到场了我想要表述的信息标注。舆图1放在了文首,舆图2-4放在了文末。

教学纪录了察看的情况,本人的感受,察看地干系的简便先容,察看实地与文献材料对比事情的后果等外容。同时尽约莫将教学的笔墨与照片、舆图相团结。

?横手裕的《洞庭包山林屋洞》(《洞天福地研讨》第2号)对林屋洞、土屋昌明的《第八大洞天句曲岩穴的现状与察看》(同上,第3号)对茅山的元符万宁宫和华阳洞、神仙洞、玉晨观、乾元观、金牛洞都举行了全盘的察看纪录,可参考干系内容。固然这次的察看纪录有熟悉地制止纪录反复的内容,但由于察看的是同一个场合,以是不免会有一些反复的场合。

3/19(周二)至3/23(周六)的察看职员共五名,分散是土屋昌明、森瑞枝、铃木健郎、酒井规史、广濑直记。

2.3/19(周二)的察看

09:30 晴。乘坐出租车从苏州市内动身。沿着太湖的湖畔行驶。

10:15 太湖的湖面上飘着雾霭,无法看到远处的景致。太湖之大如同我们在沿着海岸线行驶一样。

10:45 经过了长达4km的太湖大桥,进入了太湖中最大的岛—西山岛金庭镇。

11:00 抵达林屋洞景区(*舆图1)。景区方案的很好,游客很多。在小店买了《太湖西山》等一些册本。

11:15 抵达林屋洞的入口(*2-1,照片1)。

12:00 出了林屋洞。出口四周有几处摩崖石刻。(1)

12:15 攀爬林屋山(*照片2)。脚下是一大片梅林,举目可望见白茫茫的太湖。

12:30 抵达山顶的灵祐观(*照片3)

13:00 出林屋洞景区,乘坐出租车向东山景区(*舆图1)动身。

14:00 抵达东山旅行中央。街上茶店林立,这里是名茶碧螺春的产地。吃午餐。

14:45 突降大雨,因此暂且改动了方案,决定去穹窿山。

15:30 抵达穹窿山,在景区办事中央借了雨伞。

15:45 抵达上真观(*2-2,照片4)

16:30 乘坐景区巴士的末班车下了穹窿山后,乘坐出租车回到苏州市内。

舆图1

2.1 林屋洞

林屋洞是一个位于林屋山下的一个溶洞。入口四周坚固的石灰岩壁上刻着“天下第九洞天”、“仙府”等笔墨。

下沉式的洞口,支配十分开阔。依据先容牌上的笔墨分析,洞窟里分为隔凡洞、天后别宫洞、金龙洞、丙洞、阳谷洞五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着像地下室一样的宽广空间,其间巨石林立。依据《太湖西山》的纪录,林屋洞的“林屋”之名取之于洞窟内“顶平如屋,立石如林”的外形。(2)

林屋山山顶的灵佑观(3)范围固然小,但仍有羽士住持,曾于2005年9月重修。(4)道观中央有一座名为驾浮阁的三层五阶的楼阁。它的第一层(二楼局部)挂着一块写着“三清阁”的匾额。穿过匾额进到内里,下沉的一楼局部供奉着三清像。楼阁的边上另有一个小的进香空间,并挂着“苏州市吴中区玄门教会太湖西山林屋洞灵佑观办理委员会”的竖匾。

照片1 林屋洞

照片2 林屋山

照片3 灵佑观

2.2 穹窿山上真观(*舆图1)

穹窿山既不是十大洞天,也非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乃是这次的察看可巧到访了此处。穹隆山高341.7m,其形胜比林屋山更像一座山。这里是孙武著作《孙子战术》的场合,因此零散分布了孙武文明园、孙武书院、孙武苑等景点,是一处修整的不错的旅行地。但是此行没有空余的时间去这些孙武干系的景点走走,仓促乎乎的坐上景区巴士去了上真观。

照片4 上真观

照片5 上真观内大茅君像

上真观是一座正一派的道观。范围大且有羽士住持。如今的修建物固然看起来十分新,但当地的信心汗青却十分久长,山门上挂着一块“皇清勅建上真观”的横匾。穿过山门沿着长长的台阶笔挺拾级而上抵达了一座很大的殿宇,内里供奉着三茅君。教学的牌子上写着“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穹窿山修行,之后去了茅山得道升仙了。”

但是,在《云集七笺》卷一零四《太元真人东獄上卿司命真君传》与《茅山志》卷五《三神纪》中对三茅君的记叙都没有提及在穹窿山上修行的内容。依据《太元真人东獄上卿司命真君传》中的纪录,茅盈(后称大茅君)在恒山、西城山、龟山修行之后进入句曲山(茅山),他的弟弟茅固(后称中茅君)和茅衷(后称小茅君)早前就职于政界,后由于敬慕得道的哥哥而出家。

不外,穹窿山茅君信心的汗青最少可以追溯到清初从前。《穹窿山志》(清.吴伟业等撰)中收录了很多穹窿山上真观干系的碑文,这些碑文大局部记叙的都是关于三茅君的内容。在这里固然没有办法将一切内容都过目一遍,但有一篇顺治十七年(1660)袭封嗣汉五十三代天师大真人张洪任撰写的《穹窿山上真观碑记》纪录了清初时期重修上真观的直接来龙去脉,应是比力紧张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余方为童子、侍先正人游。何幸于朝真遇之(笔者注:之=施亮生)。时盖庚寅春日也。先正人辗然笑曰,吾道乐得其朋矣。因中丞公与亮生,放艇河曲,遍历山阿。见有三峰插天,嶙峋特起,诸山如拱如伏,咸出其下。先正人曰:异哉此山,灵气隐隐隆隆,如有神物护之者。然是名穹隆山。则三茅真君之行宫在焉。此山世传为赤松子採赤石脂处,先祖留候,从赤松子游。是耶非耶。山之巅叠石为室,名国师砻。

穹隆当汉之初平年间,建有上真观。此时真君尚未生。而上真观之建于此山,盖千余年于兹矣。太玄元君、定録二君、保命三君兄弟,同生于后汉之建武十年甲午岁。元君以童真成道。两弟以孝廉举高职,弃家舍族,同往修炼。遂登真君之位。宝诰中所称隐恒山而悟道,登句曲以升天者此也。真君授东獄之职,掌中界之权。后之人,遂以穹隆(庙)〔祠?〕(是)〔祀〕真君。上真观之名,因之不改,所向来者久矣。*〔〕内是据实物的石碑修正的字。

犹记,先正人偕中丞公与亮生登暂且,得当庙貌中落,止存败壁颓垣,伶仃于岌岌可危凄凄荒草之中。欲求篝灯焚膏,进辨香于真君之前,不成得。中丞公奋然起曰,嗟乎真君之为灵昭昭也,今何有乎。将使山灵果无灵乎,吾道竟无灵乎,而禋祀遂(中)〔终〕绝乎。是(任)〔在〕人耳。斯事请以属亮生。亮生曰唯唯。相与共盟于真君之前而别。

【为了便利了解,底下是以上碑文大意的转写】

顺治七年(1650)春,张洪任跟随先正人(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与施亮生羽士和大中丞吴晋锡一同游历山河。途中遇见了一座十分高,灵气漫布的山,就是穹窿山。山中有三茅真君的行宫。依据传说,穹窿山是先祖留候(张良)跟随赤松子游历过的场合,山顶有一国师龛。

穹窿山上于汉朝初平年间(190~193)[*初元年间(前48~前44)的笔误?]制作了上真观,这远远早于三茅真君的诞生。茅氏兄弟生于后汉的建武十年(34年),他们得道之后就位真君,后代的百姓才开头在穹窿山上供奉三茅真君,上真观之名(作为供奉三茅真君的场合)被相沿了下去。

张洪任一行人到访穹窿山的顺治七年春的时分,茅君庙以前十分衰落了,乃至于先正人想要点灯向三茅真君供香都无法完成。就地,吴晋锡委托羽士施亮生来重修寺院,并在三茅真君像前立了誓。

十年后,张洪任入朝觐见的途中,再次到访穹窿山见到寺院以前重修完成。于是向朝廷奏请了一块匾额,定名为“上真观”以不忘初心。(5)

张洪任的记叙中既主张上真观的创建早于三茅真君,但与《云笈七签》及《茅山志》中的《茅君传》比拟,又有大幅度推延茅君生辰年份的举动。但不管怎样说依据这个记叙可以确定在顺治七年春他们到访穹窿山的时间节点上真观好坏常的衰落,以及当地存在着茅君信心。

固然《穹窿山志》里收录的碑文有很多将茅君信心的汗青追溯到汉代(6),但内幕上关于这个信心劈头于何时,还必要精查更多的文献材料。

照片6 张洪任撰「穹窿山上真观碑记」

别的,外表这块碑文中下场的施亮生(道渊),如今在上真观的祖师殿中被作为开山祖师供奉着。并且在祖师殿中,展现着包含那块碑文的好几块石碑,摆列如下:(7)

1、《穹窿山上真观碑记》顺治十七年,(袭封嗣汉五十三代天师大真人张洪任撰)(8)

2、《穹窿山上真观碑记》顺治辛丑,余廉徽撰

3、《穹窿山上真观碑》康熙元年,王元晋撰

4、《穹窿山重修上真观碑记》康熙三年,金之俊撰

5、《重修茅君殿记》乾隆五十四年,潘奕隽撰

6、《奉宪优穹窿山上真观斋粮田差徭碑记》康熙十八年

3. 3/20(周三)的察看

09:15 少云。乘坐出租车动身去苏州博物馆。

09:30 抵达苏州博物馆,旅行了从林屋洞中出土的投龙简的文物(*3-1)。

11:30 出苏州博物馆,旅游拙政园。

12:30 午餐后回到旅店。

13:00 乘坐出租车动身去句容市(*舆图1)。

15:30 抵达句容市内的旅店。

3.1 苏州博物馆藏林屋洞出土玄门文物

依据程义等的《苏州林屋洞出土玄门文物》纪录,1982年林屋洞的改建工程中,洞窟内出土了梁代的石碑、五代的神像、金龙、玉简、陶瓷器等文物。此中金龙、玉简、金钮为唐代至宋代时期举行投龙简(9)的文物。(10)具体摆列如下:

金龙:四只

鎏金(镀金)铜龙:二只

铜龙:二只

金钮:三粒

玉简:三枚

照片7 林屋洞之金龙洞

以上这些文物现在都保藏于苏州博物馆,但我们去的时分,仅有金龙二只和鎏金铜龙二只被展现出来。教学牌上都写着是唐代的文物。固然不清晰这个年代是怎样推定的,但依据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宫观》里“灵佑观在洞庭山。唐之神景宫也。盖明皇时建。内有林屋洞,人世第九洞天也。……唐时投龙于此,因建宫”的纪录,可知林屋洞从唐代开头就有举行投龙简的仪式。

照片8 苏州市博物馆展出金龙

照片9 苏州市博物馆展出鎏金铜龙

别的,依据程义的《宋真宗天禧二年林屋洞玄门投龙文物简介》与陈小三的《苏州林屋洞出土玉简铭文初探》的纪录,三枚玉简中的一枚刻有北宋真宗的名字与天(禧)二年(1018年)的年号,以此可以确定这是事先金箓斋所用之物。(11)程氏乃至以为金龙中的一只(未展现)与三粒金钮是与这个玉简一同使用的。

4. 3/21(周四)的察看

09:00 晴。从句容市内乘坐出租车动身去茅山景区。

09:45 抵达崇禧万寿宫(*4-1,舆图3)。遭到茅山道院办公室赵华主任的欢迎。向我们先容了当日接待我们的茅山道院的潘一德副道长。潘副道长作为《茅山玄门志》的作者之一,也是茅山玄门文明研讨中央研讨室主任。

10:15 潘副道长带领我们旅行了元符万宁宫(*4-2,舆图3)。主要向我们先容了宋代和清代的残壁等古旧之物。

10:45 旅行了华阳洞、神仙洞(*4-3,舆图3)。

11:30 回到崇禧万寿宫,与潘副道长做了交换。

12:00 乘坐茅山道院的车分开山麓,与杨世华道长等共进午餐。会餐的情形在茅山道院的官网上有刊登。(12)同时,计划崇禧万寿宫的修建师陶金(13)向我们提供了茅山具体的电子舆图。这份电子舆图在后方的日子给了我们很大的协助。

14:00 乘坐茅山道院的车去拜望良常山。这次察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确认三十六洞天之一的良常山的确切地点。但是良常山在寻常的舆图上都没有标注,潘副道长和驾驶员也都没有去过,不晓得其确定的地点。因此临时先去了玉晨观遗址。

14:15 抵达玉晨观遗址(*4-4,舆图4)。

14:45 将玉晨观遗址察看延后,动身去探寻良常山(*舆图2、舆图4)。驾驶员问了一圈当地住民,都表现不晓得。驾驶员在疑似的地点四周泊车,各位在周边走了一走,终极没有发觉任何线索。

16:00 天色已晚,仍没有线索,以是临时完毕了察看。之后经过舆图和照片确认,事先到的应该是珠山(*舆图4)西侧一带。

4.1 崇禧万寿宫(*舆图3)

崇禧万寿宫制作在积金山(*舆图2)的东北山麓下。如今茅山的道观正在急速推进再建工程,崇禧万寿宫在是此中之一。笔者在2012年8月到访茅山的时分这里还只是一片平川,到了2013年3月21日的时分以前有很多修建物被制作了起来,一副即将完工的情形。茅山道院的办公室也早早地搬到了这里。如今重新再看茅山道院道长杨世华与潘一德道长的自荐纸片,他们自荐纸片上的地点也是崇禧万寿宫。以是今后这里应该会作为茅山道院的总部吧。依据《茅山玄门志》的纪录,崇禧万寿宫的遗址在一九九六年修造东进水库时被吞没了(14),如今的崇禧万寿宫是在故址东边一点的场合重修的。

关于崇禧万寿宫的泉源,元代的《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对此有比力全盘的纪录:

崇禧万寿宫在丁公山前。隐居华阳下馆。唐贞观九年,太宗为王法主建,号宁静观。天宝七年,玄宗敕李玄静取侧近百姓一百户,并免租税科徭,长充修葺洒扫。中和间,盗火所焚。天佑间,邓启遐重修。宋改赐崇禧观额。……延祐六年,奉敕改宫。(1b-2a)

据上可知,华阳观下馆的遗址上,曾制作了多个年代的道观,终极更名为崇禧万寿宫。(15)华阳观是陶弘景在永明十年(492)隐居茅山时最初寓居的场合。唐代王悬河的《上清道类事相》中引用的《登真隐诀》中写道“大茅山西立华阳上下二馆。”(卷一4a)唐代贾嵩的《华阳隐居内传》也写道“初,教师以大茅中茅间有积金岭,其地可修上道,……乃于岭西立华阳上下馆。(登真隐诀云:上馆以研虚守真,下馆以炼丹治药)。”(卷中1a)《上清道类事相》与《华阳隐居内传》形貌华阳馆的地点在“大茅山的西侧”或是“积金山的西岭”。固然有些含糊,但假如信任《茅山志》的纪录,华阳馆的下馆遗址就应该长眠在东进水库的底下。

4.2 元符万宁宫(*舆图3)

元符万宁宫位于横连在大茅山(*舆图2)与中茅山(*舆图2)之间的积金山上。我们一行人从崇禧万寿宫走了十五分钟支配的山路到了这里。入口处有景区巴士的停靠站,周围有很多小店。依据《茅山玄门志》的纪录,如今的道观修建都是在1980年今后再建的,只留有三天门等这些明代的构架遗址。这里有一座意味着茅山道院的高达三十三米的宏大太上老君像,完工于1998年。(16)

照片10 三天门及太上老君像(2012年8月末)

关于元符万宁宫的劈头在《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里有所纪录。扼要来说,起首纪录有“元符万宁宫,在积金山。陶隐居道靖故基。”(1a)贾嵩的《华阳隐居内传》里纪录了陶弘景在积金山的西岭制作了华阳馆(17),并且从《真诰》中的陶注也可以确定他住在积金山的西面。(18)因此,假如崇禧万寿宫是华阳下馆的遗址,那么可以想象元符万宁宫就是华阳上馆的遗址地点。但是依据《茅山志》的纪录,华阳上馆的遗址上制作的并非元符万宁宫,而是一座叫做华阳宫的道观,那边还留有陶弘景炼丹的水井和楼阁地基。(19)且《茅山玄门志》中也纪录了如今仍旧留有陶弘景炼丹遗址的内容。(20)因这次的察看笔者的事前准备不敷以是并没能去实地查察,渴望今后天然会再去确认一下。

《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中,持续纪录了如下内容:

刘教师混康庵居其上。教师以道遇哲宗,诏以所居为元符观。崇宁五年完工,徽宗御题额曰元符万宁宫。……理宗朝敕修,御书上清宗坛、圣德仁祐之殿二榜。(1a-b)

据此可知,元符万宁宫内幕上创建于刘混康的年代。刘混康如今也被供奉在元符万宁宫的宗师殿里。别的元符万宁宫中设有茅山的上清宗坛,《茅山志》卷十一的刘混康的传记中纪录了绍圣四年(1097)因哲宗的敕命,茅山成为与龙虎山、阁皂山齐名的经箓传授中央的内容。(21)

照片11 刘温康像

照片12 华阳洞(2012年8月末)

4.3 华阳洞、神仙洞(*舆图3)

华阳洞和神仙洞都在距元符万宁宫偏南一点的积金山中。华阳洞如今既没有被关闭,也没有作为景点开放,茅山道院的潘道长说以前进入过一次。洞窟里仅有少数的照明,假如不带动手电筒就很难前行。同时路况也不太好。通道里铺着相似于铁络子的东西,但底下有多量的水流,铁络子很有约莫以前腐化,十分的伤害。出口四周有较新的浮雕。依据潘道长的说法,以前也有景点开发的方案,但是由于洞窟内水流较多而使开发方案受阻。

神仙洞在华阳洞偏北往上一些的场合。这里以前开放旅行,洞窟内的亮灯五颜六色。与华阳洞一样洞内空间细长,不像林屋洞那样看起来有比力宽广。沿着局促的门路出了洞,恰好就在元符万宁宫的景区巴士停靠站四周的“神仙洞饭庄”的院子内里。

依据《茅山玄门志》的内容,如今的华阳洞就是《茅山志》中的华阳西洞。(22)《茅山志》中纪录有“华阳西洞,在积金山东岭下,隐寓所谓积金岩穴,飕飕有风者是也。累朝金录,投龙简於此,即(笔者注:句曲洞宫的)西便门也”(卷七《括神区篇》12a)的内容。再看《真诰》中纪录的内容:

大茅山中茅山相连。长阿中有连石。古时名为积金山。……(陶注:此即隐居今所住东面一横垄也。此垄纯绝石,石形甚瓖奇。……东北有大石(璧)〔壁〕,耸而拆开,内有洞。入数丈渐峽小,不复容人,乃飕飕有风。)(卷十一10a-b)

依据《茅山志》的纪录,“华阳西洞”就是陶弘景所称的“积金岩穴”。这个“积金岩穴”依据《真诰》陶弘景本身的记叙是积金山东北的大石壁开裂构成的洞穴。如今的华阳洞并非“不复容人,乃飕飕有风”,但位于积金山的东北,且如照片12所示,是在一块大石壁上构成的洞穴这些特点都与陶弘景形貌的洞穴相一律。因此《茅山玄门志》将如今的华阳洞认定为《茅山志》中的“华阳西洞”正中要点。但是《茅山志》的“华阳西洞”在积金山的“东岭”,这个应该是“西岭”才对。

别的有一处关于《茅山志》内容的疑问。华阳西洞是西便门,西便门是通往句曲洞宫(华阳洞天)的五门之一,在《真诰》中有如下的分析:

句曲之洞宫有五门,南两便门,东西便门,北大便门,凡五便门也。(陶注:……而东西并不显。中君告云:东便门在中茅东小茅阿口,自此入至洞天迩来,而外口甚小,又以石塞之。事具在后。则西便门亦当云云。正应在今所呼作石坟处也。)(卷十一6b)

起首,假如华阳西洞(如今的华阳洞)是西便门的话,这与陶弘景所说的“东西并不显”相分歧。由于如之前所述,陶弘景对《茅山志》中的华阳西洞(“大块石壁开裂构成的洞穴”)留有具体的记叙,且也没有说那边就是西便门。同时,这里说到“西便门像东便门一样被石头堵住,在一个叫做石坟的场合”,而华阳西洞是“大块石壁开裂构成的洞穴”,被称作石坟并不切合。以是将华阳西洞(如今的华阳洞)认定为《真诰》中的西便门仍旧言之尚早。(23)

4.4 玉晨观遗址(*舆图4)

玉晨观遗址在小茅山东南面的平川上。这次是坐着茅山道院的车去的,假如乘坐交通东西,起主要在句容市的句容客运车站乘坐开往茅山的巴士,在二茅路站下车。路途的东侧有一块写着玉晨村的门牌,进入乡村后沿着笔挺的路途行进,步行二十分钟支配,与一条规整的大路(=延茅路,212县道)相交,向南(右)转前行一点,在路途的东侧(右手)有一条叫做北镇街的乡村,沿着小道进入后不久就是玉晨观遗址。

这里说一点笔者一局部情况的话题,我在2012年8月末曾与酒井规史氏一同到访过玉晨观遗址。谁人时分原本以为只需到了玉晨村就能看到遗址了。未料玉晨观与茅山其他的道观不同,并没有被重修,完全看不到与玉晨观干系的路标。终极经过向村民们问路才找到。固然说是玉晨观遗址,但也只是一间砖造的民房,没有文物局的立牌,仅仅经过村民们的指认而确认的。

照片13 玉晨村远眺小茅山(左)、中茅山(右)

照片14 玉晨村远眺雷平山(左)、小茅山(右)

那边只留有一些貌似是古道观的遗物,东南方面能看到像是雷平山的山,以是我们以为玉晨观应该就在这一带。

这次与茅山道院的列位一同到访,进而确认了那边正是玉晨观遗址,东南方面看到的山就是雷平山(雷公山)。但是在8月末见到的民住砖房在第二年3月察看的时分以前被拆毁,边上会萃着砖块(*照片19)。依据茅山道院列位的先容,这些砖块仿佛就是原本玉晨观的修建质料。仔细一看,的确有几块砖头上印有体现产地的淡淡的笔墨。(*照片21)

我们来简便地回忆一下玉晨观的汗青。如今的玉晨观遗址周边制作着乡村的住宅,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内幕上这里汗青比起茅山其他的道观愈加出色。《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有如下纪录:

玉晨观,在雷平山北。高辛时展上公,周有郭四朝真人,秦巴陵侯姜叔茂,汉杜广平,东晋杨真人许长史父子,并此得道。宋太始中,羽士王举为长沙景王雅所推重,就长史宅东起长沙馆。梁天监十三年,敕贸为朱阳馆,为陶真人住止,立昭真台,扶养杨许三真人真迹经诰。唐太宗为桐柏教师,敕建华阳观。天宝七年,玄宗为玄静教师,敕改紫阳观。仍敕取侧近百姓二百户,并免租徭,永充修葺。南唐王贞素继居之。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玉晨观。(2a-b)

这段形貌中,玉晨观这个道观一共履历了许长史宅(东晋)→长沙馆(南朝宋)→朱阳馆(梁)→华阳观(唐)→紫阳观(唐)→玉晨观(北宋)如此的变迁。(24)笔者最为感兴致的是陶弘景的朱阳馆以及许长史宅的遗址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用以确认玉晨观遗址和朱阳馆、许长史宅之直接洽的其他材料。《真诰》中,对许长史宅有如下纪录:

许长史今所营屋宅,对东面有小山,名雷平山。……(陶注:雷平山在小茅北,基址相连。……长史宅自湮毁之后,无人的知处。至宋初,长沙景王檀太妃,扶养羽士姓陈,为立羽士廨于雷平东南,便是今北廨也。后又有句容山其王文清,后为此廨主,见传记,知许昔于此立宅,因博访耆宿。至大明七年,有术虚老公徐偶,云其先祖伏事许长史,相传识此宅只在今廨前乌柏树处,应是似犹有斋堂前井存。于时草莱芜没,王即芟除寻觅,果得砖井。……于是审知是故宅。向来空废,无敢居者。)(卷十三16b-17a)

这段《真诰》中的纪录比力着舆图4来看,玉晨观的遗址与许长史住宅的地点几乎是一律的。也就是说都是在雷平山的东南处。王文清找到那口水井,依据陶弘景的《许长史旧馆坛碑》中的纪录,应该就是许长史发掘的水井。(25)陈世华《<瘗鹤铭>天监井栏与陶弘景书法》中提到,1981年玉晨观遗址里发掘出来的水井栏干上刻着“此是晋世真人许长史旧井。天监十四年更开治,十六年安阑”的铭文。(26)这处铭文也强上心的证实白这里曾是许长史的家宅。接着再来看一下陶弘景的《许长史旧馆坛碑》,有“至晋太和元年,句允许长史在斯营宅,厥迹犹存。宋初,长沙景王,就其地之东,起羽士精舍。梁天监十三年,敕贸此精舍立为朱阳馆”(《华阳陶隐居集》卷下《许长史旧馆坛碑》1b)如此的纪录。云云一来,“许长史宅→长沙馆→朱阳馆……→玉晨观遗址”如此的接洽,约莫可以取得印证。

回溯“玉晨观遗址→……朱阳馆→长沙馆→许长史宅”如此的汗青,站在玉晨观遗址上,不但是笔者,大大多对玄门持有兴致的人们都市有很大的感受。由于这里是杨羲与二许举行请神的场合,也是真人们到临于杨羲的场合之一。陶弘景在《真诰》中,对杨羲有如下的纪录:

兴宁三年乙丑岁,众眞降?,年三十六。真降之所,无正定处,或在京都,或在家舍,或在山馆。山馆犹是雷平山许长史廨。杨恒数来就掾,非自山居也。(卷二十12a)

依据这段笔墨,可知真人们到临的场合固然不一定,但许长史宅是此中之一。杨羲让二许写下真人们的言行的应该就是这里。(27)也就是说,玉晨观遗址是对后代影响极大的《真诰》以及上清经的发源地。

这之后的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制作了朱阳馆,第二年的十月,陶弘景和他的一名弟子周子良到了这里。(28)众所周知,周子良与杨羲一样是可以交往到真人们的人物。他留下的通真纪录被陶弘景整理成了《周氏冥通记》。固然周子良纪录的大局部都是天监十四年(515)的五月到七月的事,但是他十月今后抵达朱阳馆后也照旧持续与真人们有交往。《周氏冥通记》卷四留有谁人时分的一些条记,可以一窥在朱阳馆中与真人们交换的情况。

依据以上这这两条纪录,我们可以说玉晨观遗址在茅山这块圣地中是一块最充溢奥秘感的场合。陶弘景曾对许长史宅有言道“金陵之地乃广,则此为最胜之地,非真仙不得居。”(《真诰》卷十三16b)

正如《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的纪录所示,这里的汗青后代仍被代代相传。元代的《茅山志》与清代笪重光重修的《茅山志》都收录了不少关于这里包含玉晨观在内的道观材料。渴望今后天然会将这些材料做一个整理。

5. 3/22(周五)的察看

08:45 晴。从句容市内乘坐出租车动身去茅山景区。

09:45 略微绕路抵达了乾元观(*5-1)。一位女羽士带领我们举行了旅行。

10:30 在客堂与乾元观的尹信慧住持举行了交换。

11:30 承受招待,品味了茅山的素食。

12:30 尹住持的盛情,为我们装备了察看用车,期待驾驶员。

13:15 坐车绕到乾元观的后方。下车后在驾驶员的指引下沿着山路动身去老君洞、三官洞、柏子洞。

13:30 抵达老君洞(*5-2)

13:45 抵达三官洞(*5-2)

14:00 抵达柏子洞(*5-2)

14:30 回到车里,依据陶金提供的舆图寻觅良常山。

15:00 抵达良常山(*5-3)

16:30 完成对老虎洞(古良常洞)的察看,回到句容市内。

5.1 乾元观(*舆图4)

乾元观是全真龙门派的坤道院(女羽士所居之道观)。在玉晨观遗址的正东面,从茅山(句容山)全体来看,约莫是在北面的场合(*舆图2)。沿着郁冈山(大青龙山)南面的山坡的情形,极新的修建呈门路状制作(*照片15、16)。依据《茅山玄门志》的纪录,如今的修建物仿佛是1994年今后重修而成的。道观固然很大,但交通不是很便利,旅行客也不多,被绿色包抄着十分安谧。从山门后沿着一连的台阶走到最上部是大罗宝殿,途中可以明晰地望见小茅山和中茅山。同时道观紧挨着一座叫做白虎山的小岩石山,依据女羽士的先容,那边埋着很多古时羽士的遗物。依据现行的行政地区区分,崇禧万寿宫和元符万宁宫在句容市(镇江市),而乾元观属于金坛市(常州市)。

照片15 乾元观(2012年8月末)

照片16 乾元观(2012年8月末)

这所道观也有着久长的汗青,《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中有如下纪录:

乾元观,定錄君?言,大横山下有泉水,昔李明于此合神丹而升玄洲。天监十四年,隐居剏郁冈斋室,以追玄洲之踪。天宝中,玄静教师居之,敕建栖真堂、会真、候仙、品德、迎恩、拜表五亭。大中祥符二年,观妙教师筑九层坛行道。天圣三年,赐名集虚庵,续敕改今额。(4a-b)

关于李明真人的故事泉源于《真诰》《稽神枢》,关于陶弘景的故事泉源于《许长史旧馆坛碑》。陶弘景制作郁冈的斋室是在天监十四年,恰好是移居到朱阳馆这一年。依据《周氏冥通记》中的纪录,周子良逝于天监十五年(516)的十月,当时陶弘景在郁冈隐斋,由此可知在移居到朱阳馆的同时他还常常会去郁冈。(29)

这次在乾元观的客堂里还看到了《山中宰相炼丹采药图》(*照片25)。依据《茅山乾元观》的纪录,中日战争从前的乾元观另有与陶弘景有关联的宰相堂、松风阁(*照片26)这些修建,松风阁里供奉着陶弘景像,但这些都被烽烟烧毁了。(30)

照片17 山中宰相炼丹采药图

照片18 松风阁遗址

5.2 老君洞、三官洞、柏子洞(*舆图4)

我们一行人从乾元观乘车动身,朝着东南边向行驶了一小段路出了茅墓路(404乡道),在那边下了车,走进山路。依据驾驶员的指引,沿着被绿色植被掩盖的小路走了一段,左手侧显现一块隆起的大岩石(*照片19)。这里就是老君洞。这个洞窟是隆起的岩石与地表间构成的一块空间。洞口开的很大(*照片20),外表刻着“老君洞”的笔墨。洞内空间很浅,恰好可以停两辆汽车的轻重。

照片19 老君洞

照片20 老君洞洞口

沿着山路持续行进,没多久左手侧又有一块宏大的岩石,可以望见一个宏大的洞口(*照片21)。这里就是三官洞,与老君洞一样都是由隆起的岩石与地表间构成的。洞口呈大大的拱状,上刻有“三官洞”的笔墨。洞内也十分浅,并像隧道那样可以穿通。(*照片22)

照片21 三官洞洞口

照片22 三官洞

分开三官洞又向前走了一会,公然左手侧看到了柏子洞(*照片23)。这是三个洞中最大的一个。洞口支配开阔,洞口边上刻着“柏子洞”的笔墨。笔墨的底下还能望见“常宝子”三字。约莫是刻写“柏子洞”作者的名字,并不晓得是什么人。洞内分红两块空间,一间供奉着一尊比力新的观音像(*照片24),另一间约莫有两间车库这么深,往内还连着小洞,但人进不去,以是不晓得毕竟有多深。与前两个洞窟不同的是柏子洞内湿气较重,地表呈黏土状。

照片23 柏子洞洞口

照片24 柏子洞内观音像

十分遗憾的是这次没能将这三个洞与文献材料举行对比。《茅山志》卷六《括神区篇》摆列了一些茅山的洞窟,但都没有同名大概是相近名字的洞窟。再从地域上去看,固然接近“位于雷平山的东北边,良常山的东南方”的方隅山的方隅洞和燕口洞(31),但依据《真诰》中的陶注,方隅山(燕口山)在大横山的东北面(32)以是位于大横山(郁冈山)的乾元观北面的这三个洞窟都不成能是方隅洞大概燕口洞。

5.3 良常山、老虎洞(*舆图4)

我们一行人从柏子洞前往到下车的场合,再次沿着茅墓路(404乡道)朝老虎洞水库的朝向行驶。依据陶金提供的舆图,良常山位于老虎洞水库的东北面。沿着茅墓路自南向北,老虎洞水库不到一点的场合,在路途右侧(东侧)能看到一个小爬山口(*照片25),从这里可以进入良常山。

带领我们去老君洞、三官洞、柏子洞的乾元观的驾驶员并没有来过良常山,以是我们只能依托舆图寻觅老虎洞(古良常洞),开发山路行进。像刚刚那三个洞一样,我们渴望着假如可以找到大片的岩石地,洞口就应该在四周了。但是那片山区杂草丛生,能见度很差,幸亏途中碰到来水库垂纶的当地住民,扣问了一下,他用手指指着报告我们老虎洞就在那边。看来当地住民都比力熟习这个洞窟。但是这位住民的指引,让我们把杂草的影子错当成了岩石。

我们应该以前分开了老虎洞(古良常洞)的四周,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后果,于是我们就开头归程,然后在茅墓路上又碰到几个当地村民,驾驶员向他们问了一下,公然都说晓得老虎洞的地点。颠末驾驶员与此中一人会商,很侥幸,他乐意带我们去老虎洞。由他与驾驶员在前带路,我们再次从爬山口进入山道。从爬山口进入数百米后,他带着我们分开山道,朝着水库的朝向拨开繁茂的杂草丛,进到了一处长满了杂草丛的山坡,什么都看不到。那边有很多长着刺的植物十分扎人。这位村民仿佛不是很记得清地点了,在杂草丛中迂回前行了一会,随着住民走在前方的驾驶员忽然发射喊声,仿佛是找到了洞窟。我们随后也到了洞窟。

洞窟的确是在岩石区,但岩石并非呈隆起状,加上杂草掩盖,以好坏常难认。洞口垂直于山坡向下启齿,无法进入察看。内里仿佛有两个洞,向此中一个扔了一块石子,发射了“扑通”的声响,应该是有积水(*照片26)。另一个洞约莫深五米,底部为寻常的地表(*照片27)。洞口宛如将山坡纵切开,通往另一天下的大门一样。

照片25 良常山爬山口

照片26 老虎洞(古良常洞)

照片27 老虎洞(古良常洞)

唐代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所收)将良常山摆列为三十六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天。陶弘景也以为良常洞是句曲洞宫(华阳洞天)北面的大便门(33),“北大洞犹有鬼神去来。(《真诰》卷十一6b)”。《真诰》中纪录着一些关于良常山的轶事,此中笔者最为感兴致的是许长史的儿子许掾(许翙)在这里成仙的事。陶弘景如下说:

娟秀莹洁,糠秕尘务,居雷平山下,修业勤精,恒愿早游洞室,不欲久停人世。遂诣北洞告终。……(耆老传云:掾乃在北洞北石坛上,烧香星期,因伏而不起,明旦视形如生。此坛今犹存历然。则是故求隐化,早绝世尘也。)(卷二十9b-10b)

固然这里只说的是“北洞”告终,而不是说“良常洞”,但在《茅山志》卷六《括神区篇》中,关于良常洞写有“洞北石坛,即许真人脉烧香星期解化之处。真诰所谓北洞告终以此。”(12b)就如《真诰》中的陶注有云“此云如华阳三便门,则南洞北洞本大开,余东西乃东南方皆是塞矣”(卷十四3b),“北洞”这个词指的是北侧的大便门也就是良常洞。别的另有“北良常洞便是北大便门”(卷十一6b)和“良常北洞”(卷十一9a)如此的用语,以是没有必要特别猜疑《茅山志》的说法。更有《真诰》卷十一有如下纪录:

告洞口东南有一地,地小危不安,可立外静舍。愚意本自欲立表里静舍,辄当畴量在宜。(陶注:亦不闻立别的静事,现在有一累石坛历然。相传乃言,掾于此坛化遁也。每往拜视,辄叹息缠心。)(19a)

这局部的笔墨是对中茅君的神启许长史所作的答书,从之前写到的中茅君的神启(卷十一14a)中可知这是关于良常山的内容。再依据陶注,陶弘景仿佛来许掾升仙的石坛看了好多次。这次的察看固然没偶尔间去确认对否有这个石坛,但如今的良常山从东至北都被老虎洞水库所吞没,以是想要找到也会好坏常困难的事。

最初另有一件想要考据的事。固然我们使用陶金单独察看后制形成的舆图分开了良常山,但良常山的地点在寻常的舆图上都没有标志,茅山道院与乾元观的羽士们以及问途经程中碰到的当地住民们都没去过良常山,以是大大多人是不清晰山的具体地点的。也就是说良常山的地点不是众所周知的信息。笔者这里所写的都是以“老虎洞=良常洞”为条件,可终极我们察看的这座山对否就是良常山呢?因此底下还想对良常山以及良常洞的地点做一个考据。

笔者固然不是很清晰陶金是怎样确定良常山的地点的,但从《真诰》与《周氏冥通记》中的纪录来看,那座山的确像是良常山。第一、《真诰》的陶注“自小茅山后去,便有雷平、燕口、方嵎、大横、良常诸山,靡迤相属”(卷十一3b),此处最少可以晓得良常山是乾元观地点的大横山(郁冈山)北面的一座山。第二、《真诰》中茅君的神启有中提到“良常北垂洞宫口直山领”(卷十一7b),这个也与老虎洞在山的北侧,且不在山脚而在接近山顶山坡上的地点相一律。第三、相反在中茅君的神启中有“良常山对穴口东视小山之岭”(卷十一15b)如此的形貌,老虎洞位于山北朝东(水库侧)的山坡上,洞口也是朝东而开。并且,经过谷歌的卫星舆图(*舆图4)来看,假如没有杂草,从洞口看出去,在水库的对岸可以望见一些小山。第四、《周氏冥通记》中的陶注有“良常在朱阳东北边十里许,山连冈亦至此间”(卷一14b)的形貌,从卫星舆图(*舆图4)可以看出老虎洞水库在玉晨观遗址(原朱阳馆)的北北东边位,用百度舆图丈量直线距离约4km。因此陶弘景步测的“东北边十里许”从方位和距离来说,位于老虎洞水库西面的山是良常山的约莫性很高。

以上,我试着从四方面考据了良常山的地点。固然是因即兴而起的考据,不免有些繁芜,但笔者信赖良常山的地点就在陶金舆图所示的场合。

6.3/23(周六)的察看

09:15 少云。乘出租车动身。

09:30 抵达句容市的葛仙湖公园。简便旅行了葛仙观,买了《茅山道院历代碑铭录》等册本。

09:45 旅行了公园里的华阳书院(句容市博物馆)。看了投龙简的鎏金龙(*6-1,照片36)。这里另有碑林,陈列着清代的《葛玄墓碑》、南朝的《梁解中散医生贞白教师陶隐居碑》、唐代的《景昭大师碑》、明代的《许盖斋墓志铭》《许盖斋墓碑》等。

10:15 再次乘坐出租车动身去茅山景区。

11:00 在崇寿观(*舆图3)下了出租车。这里是大茅山东侧的山麓,进入茅山景区的入口位于金坛市。买了票后向金牛洞(*6-2)动身,几分钟后抵达。旅行完后,动身去大茅山上的茅洞。

11:45 抵达茅洞(*6-3)。旅行后持续向上去元阳观。抵达元阳观(*6-4)

12:00 乘坐出租车前往句容市内的旅店。

12:30 午餐后乘坐出租车去南京。

14:00 抵达南京市内的旅店。

6.1 句容市博物馆藏投龙简文物

《茅山玄门志》中纪录了句容市博物馆藏有1985年从茅山的玉柱洞(*照片37)出土的晚唐时期的三只鎏金龙。(34)这三只鎏金龙应该就是书中所说之物。玉柱洞位于神仙洞和华阳洞之间。博物馆的展现牌上写着“鎏金龙/北宋/银器”。

照片28 句容市博物馆展现玉龙

照片29 句容市博物馆展现鎏金龙

照片30 玉柱洞

6.2 金牛洞(*舆图3)

金牛洞位于大茅山东南方面的山麓上。穿过景区的大门,左转向下走几分钟,就能看到嶙峋的褐色岩石。那一带有很大片的地表下陷(*照片31)。沿着很陡的台阶向下,起首在左手边的石壁上刻着“金牛洞奇传”的笔墨,接着到了祭奠财神的场合。持续往下走,望见洞口的前方安排着一只雄赳赳的牛雕像(*照片33)。洞口的上方刻着“金牛洞”三字。洞内固然没有闭锁,但也没有点灯,以是没有手电筒就无法进到深处。洞内高约3m,进深约30m。后方仿佛还毗连着人无法经过的小洞。

关于金牛洞的形貌,《茅山志》卷六《括神区篇》里有“金牛穴,在柏枝洞东,秦时采金,获金牛,为女性所触,遂掷而出”(15a)的纪录。依据这个纪录可知这里以前挖採过金矿。《真诰》中没有见过金牛穴的名字,仅有“今大茅山南犹多数深坑大坎,相传呼之为金井。当是孙权时所凿掘也”(卷十一3b)的纪录,陶弘景转达了大茅山南面有宏大的金矿采掘的遗址这个信息。固然《茅山志》说的是秦朝、陶弘景说的是孙权时期,两者有所相差,但都标明白金牛洞是古时金矿的遗址。(35)

照片31-35 金牛洞和茅洞

6.3 茅洞(*舆图3)

从金牛洞出来,沿着山路攀爬分开通往元阳观的车道,沿着这条路途走了一会,就可以望见财神殿。再往前走一段路,左手边(西侧)可以望见一条小路。沿着小路笔挺进入,右手侧有一块略微开阔一些的场合,内里有一个洞窟(*照片34)。洞窟为岩石与岩石间构成的空间,洞深垂直向下(*照片35)。垂直型这点与老虎洞(古良常洞)十分相似。只是不清晰洞深有几多。洞窟的周边有一些填挖的痕迹。现在应该仍在景点开发中。

《茅山志》卷六《括神区篇》里有“茅洞,在元阳观石坛下,即南面之西便门。定录君受言:大茅山有小穴在南,谓之南便门,但精洁斋,心向于司命”(11b)的纪录。茅洞是句曲洞宫的五门(北便门、东便门、便门、南面的东便门、南面的西便门)之中的南面的西便门。

但是《茅山志》对茅洞是南面的西便门的说法稍有成绩。由于《茅山志》在这里引用的定録君的神启在《真诰》中纪录的是“大茅山亦有小穴,在南面,相似如一,谓之南便门,亦以石填穴口。但精斋向心于司命,……(陶注:此即南面之东便门,应在柏枝陇石穴中。此陇小穴甚多,难卒分散。)”(卷十一12b-13a)

这里的陶注将定録君神启的大茅山的小洞以为是南面的东便门。大概是《茅山志》中将“南面的东便门”错写成了“南面的西便门”。假如是如此,就可以认定茅洞为南面的东便门,但现在只是推测。

陶弘景对南面的西便门形貌为“今山南大洞便是南面之西便门。”(《真诰》卷十一6b)但这次的察看对此没有发觉任何线索。假如仅仅从大茅山南的大洞这一点动身的话,金牛洞大概切合,但在《茅山志》中“金牛穴,在柏枝洞東”的柏枝洞假如指的是柏枝砻中的某一个洞穴的话,金牛洞就应位于柏枝砻中南面的东便门再向东的场合。由此可见,金牛洞不成能是南面的西便门。

6.4 元阳观(*舆图3)

从茅洞的小路往回走,沿着弯曲的车道往上,分开元阳观的山门(*照片36)。这里位于大茅山顶四周的九霄万福宫与东面山麓里崇寿观的正中,修建物顺着山坡呈门路状创建,外表很新,依据《茅山玄门志》的纪录,这里是2005年重修的。(36)

照片36 元阳观

《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中纪录着:“元阳观,……今观在茅洞之上。隆兴初,吴兴道人沈善智者,穴居,自称洞主,遇蕲王韩夫人茅氏,为创殿宇,初名冲虚庵,庆元间请额为观。”(7a)依据这份纪录可知,元阳观与茅洞的地点干系与如今几乎一样,但《茅山玄门志》中却说以前的元阳观在茅洞的洞口。(37)依据刚刚《茅山志》卷六《括神区篇》中“茅洞,在元阳观石坛下”的纪录来看,以前的元阳观比起现今的地点要略微底下一些。

舆图2

舆图3

舆图4

七 完毕语

至此,特别是关于茅山局部的内容,主要将茅山如今的地域情况与《茅山志》中的纪录举行了比力,并且由此对《真诰》中的纪录举行了追溯。固然这局部的事情另有不完备的场合,但对笔者来说,经过本人的双脚,或乘着车游历于茅山之中,对茅山的地域几多有了约莫的熟悉。这份察看纪录中的照片、舆图和笔者不成熟的纪录渴望可以转达出仅从文献中难以捉住的地域方位感,如能转达万分之一已倍感幸福。

别的对笔者而言,提到茅山,脑中有的只是杨羲与二许、陶弘景,以是这份察看纪录大局部写的也是这些范围内的内容。但实践去了茅山后,才发觉他们的存在感比想象的要小。对如今的茅山来说,他们都不外是汗青上浩繁神仙与羽士中的一员。玉晨观几乎被忘记约莫是由于那边制作了民居,难以复建,但茅山的道观中也少有供奉他们的场合。仅就笔者到访的这些场合中,仅有九霄万福宫的一个殿堂里供奉着魏华存与杨羲、陶弘景、张道陵、葛洪的像。

另一方面,作为茅山道观的特性,目之所及,都盛兴对茅君的信心。这次的察看中到访的道观(修造中的崇禧万寿宫除外)与2012年8月末到访的九霄万福宫、崇寿观都有供奉着三茅君的太元宝殿。虽说是茅山以是供奉三茅君并不奇异,但早于杨羲与二许在茅山活动之前就存在的茅君信心如今仍能盛行让我产生了兴致。

以2.2中穹隆山的茅君信心举例来说,这种信心仿佛遍及江南的各个地区。比如笔者从前旅行杭州的通玄观造像时,那边也是以南宋绍兴年间的三茅君为原型的造像。依据《通玄观志》(明.姜南撰,清.吴陈琰增补)所纪录的《三茅殿碑记》(郁存方撰),通玄观是因刘真人梦中见到三茅君而被制作起来。(38)如今在茅山道院的网页链接里(39)的道观可以看到丹徒三茅宫、苏州小茅山道院等的名字。镇江的润州道院里也另有清代制作的三茅宫。(40)

自从到场了这次察看,与列位教师一边巡游于穹隆山与茅山一边取得了很多信息,我开头眷注起江南地区茅君信心在已往和今世都是什么样的。这份察看纪录里固然没有太多茅君信心的看法,今后如天然会,则方案对江南地区的茅君信心及与上清宗坛干系的内容举行察看。

引用及正文:

1.李洲芳:《太湖西山》,中国情况封建出书社1996年,第32-37页;横手裕:《洞庭包山林屋洞》,《洞天福地研讨》第2号2012年,第79页。

2.李洲芳:《太湖西山》,中国情况封建出书社1996年,第23页。

3.灵佑观的汗青,参见横手裕:《洞庭包山林屋洞》,《洞天福地研讨》第2号2012年,第73-74页。

4.苏州吴中区道协: 《玄门“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灵观正式对外开放》,载《中国玄门》2005年第6期,第63页。

5.余入觐,道经吴门,再过朝真,重访穹隆。自庚寅至今,曾几多时,琼宫光辉于天涯,瑶阙陆离于云表。真君之庙貌,何顿改旧观也。……而亮生再造之功,与此山竝不朽矣。余将请额于朝,仍名曰上真观,志不忘初也。

6.比如,清代王元晋的《穹隆山上真观碑》写有“汉初平中,建有上真观,祠三茅真君”。

7.1-5也收录在《穹隆山志》中,但年号等紧张信息有局部被省略了。

8.内是依据《穹隆山志》增补的。

9.投龙简是玄门仪式的一个环节。仪式中将写有祈愿的内容的简与转达此意的龙,连同证实诚意的金钮一同投着迷圣的场合。参见野口铁郎、坂出祥伸、福井文雅编:《玄门事典》,平河出书社1994年,464页。

10.程义、姚晨辰、严建蔚:《苏州林屋洞出土玄门遗物》,载《东南方文明》2010年第1期。《太湖西山》中写有“1979年到1980年相继出土。”(第27页)

11.程义:《宋真宗天禧二年林屋洞玄门投龙文物简介》,载《中国玄门》2010年第1期;陈小三:《苏州林屋洞出土玉简铭文初探》,载《东南方文明》2010年第4期。

12.
http://www.msdy.org/djxw/279.html(2013年4月30日)

13.
http://www.msdy.org/djxw/263.html(2013年4月30日)

14.杨世华、潘一德:《茅山玄门志》,华中师范大学出书社2007年,第123页。

15.《茅山志》卷四《诰副墨》的《敕赐崇禧万寿宫》里有“睠曲林之旧馆,实弘景之故宅”(21a),卷二十七《録金石篇》的《崇禧万寿宫记》里有“今之崇禧观,隐居之曲林馆也。”(4b)依据这些,崇禧万寿宫位于陶弘景曲林馆的旧地。关于曲林馆,《华阳陶隐居集》卷下陶弘景撰写的《茅山曲林馆铭》有所收录,但十分的短小。以是不清晰曲林馆是所怎样样的道观,位于何处。但是《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和卷四《敕赐崇禧万寿宫》、卷二十七《崇禧万寿宫记》里的记叙内容合起来看,曲林馆约莫是华阳下馆,但这些也都是后代的纪录,关于曲林馆的纪录是依据什么写成的不得而知。

16.杨世华、潘一德:《茅山玄门志》,华中师范大学出书社2007年,第115-120页。

17.参见本段前引《华阳陶隐居内传》卷中1a。

18.大茅山中茅山相连。长阿中有连石。古时名为积金山。……(陶注:此即隐居今所住东面一横垄也。)(《真诰》卷十一10a-b)

19.华阳宫,在积金山西。隐居上馆,天宝七年三月,玄宗从玄静教师受上清经录,劝度羽士焚修,后毁于兵。宋政和中,道正庄慎质重修。隐居丹井、楼基在焉。(《茅山志》卷十七《楼观部篇》4a)陶真人丹井,在华阳上馆前石桥之东。(《茅山志》卷八4b)

20.杨世华、潘一德:《茅山玄门志》,华中师范大学出书社2007年,第125页。

21.绍圣四年,敕江宁府,即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閤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茅山志》卷十一13a)

22.杨世华、潘一德:《茅山玄门志》,华中师范大学出书社2007年,第271页。

23.关于华阳洞与西便门的成绩,参见土屋昌明:《第八大洞天句曲岩穴の现况と察看》,载《洞天福地研讨》第3号2012年,第12-14页。

24.东晋的杨真人与许长史父子之前,从高辛氏的年代到汉代的得道者的名字也摆列了出来,这些人名都是出自《真诰》《稽神枢》的中茅君的神启,汗青中对否存在未知。

25.宅南一井,即长史所穿。(《华阳陶隐居集》卷下《许长史旧馆坛碑》4a)

26.陈世华:《<瘗鹤铭>天监井栏与陶弘景书法》,载《书法研讨》1985年第4期。依据《茅山玄门志》这口井的雕栏如今保管在茅山的九霄万福宫。(第232-234页)

27.《真诰》写有“长史掾立宅在小茅后雷平山东南。掾于宅治写修用。”(卷十九10a)

28.《周氏冥通记》卷一(2a-b)。

29.《许长史旧馆坛碑碑阴记》写有“十五年,移郁冈斋室静斋。”参见王京州校注:《陶弘景集校注》,上海古籍出书社2009年,第186页。

30.《茅山乾元观》编委会:《茅山乾元观》,2010年,第9页、第30-31页。

31.方隅山。真诰云:雷平山之东北边,良常山之东南方,其间有燕口山三小山相隅,名曰方隅山。(《茅山志》卷六《括神区篇》7a)方隅洞,在方隅山上。(同上14a)燕口洞,在方隅山南。(同上13b)

32.雷平山之东北边,良常山之东南方,其间有燕口山。三小山相隅故也。一名曰方隅山。……(陶注:其山便是大横东北。)(《真诰》卷十四2b-3a)

33.句曲之洞宫有五门。南两便门,东西便门,北大便门,凡合五便门也。(陶注:今山南大洞便是南面之西便门。东门似在柏枝陇中,北良常洞便是北大便门。)(《真诰》卷十一6b)

34.杨世华、潘一德:《茅山玄门志》,华中师范大学出书社2007年,第233页。

35.依据土屋昌明:《第八大洞天句曲岩穴の现况と察看》,载《洞天福地研讨》第3号2012年,第8-11页。

36.杨世华、潘一德:《茅山玄门志》,华中师范大学出书社2007年,第122页。

37.同上,第273页。

38.惟兹观肇初,粤自南宋绍兴壬午年。都錄少师鹿泉刘真人修真地也。尝梦三茅君驭白鹤往来旋绕,倘佯于兹。厥明遂见三鹤来翔。自孚兆梦,廼奏请建祠,以祠茅君。高庙因之,敕名曰通玄观。参见吴亚魁:《江南玄门碑记》,上海辞书出书社2007年,第337-338页。


39.http://www.msdy.org/djgg/(2013年4月30日)


40.http://www.daoisms.org/article/sort022/info-8197.html(2013年4月30日)

广濑直记,2017年获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论文标题为《六朝玄门上清派再考——陶弘景を中央に》 (
http://hdl.handle.net/2065/00056224 ),曾赴复旦大学留学(2010年-2013年),主要从事六朝隋唐玄门史研讨,现任专修大学兼职讲师。

责任编纂:黄晓峰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太平猴魁怎么学(一分钟教你,太平猴魁冲泡小妙招)
下一篇:猴魁属于绿茶(太平猴魁是什么茶?太平猴魁茶叶好喝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