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碧螺春里咀嚼春天
#冬日生存打卡季#
作者:语哲
金秋十月,万顷太湖烟波浩渺,近岸水面大片怒放的荇菜花,以光辉的金黄渲染着这个季候的主色彩,湖山云景,秋光恰好。
因了苏(州)信(阳)两市茶文明互助推行事件,我有幸随信阳市科协茶文明察看团走进太湖深处,走进名茶碧螺春的摇篮水月坞。两市科协、茶学会同仁聚在一同,喝着茶谈着茶。碧螺春和信阳毛尖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同获金质奖章,又同列中国十学名茶榜单,可谓绿茶双星,苏信互助因之就多了一重缘分。
苏州市科协和茶学会的伙伴带我们驶过跨太湖大桥,走进西山岛缥缈峰下的吴中农发团体碧螺春树模茶园。远远望去,缥缈峰满目苍翠,遍山茶树或会于奇山之间,或植于枇杷柑橘之下,层层叠叠,如同太湖涌动的春潮。遍山茶丛和苏州人一样好客,以春的姿色欢迎我们。站在秋日的路口,看这满山春色,一块的疲劳一扫而空。
山脚下劈面是古刹水月禅寺。主人先容说,寺后缥缈峰是苏州茶叶汗青的源头,出生此地的碧螺春幼时有乳名,谓之“小青茶”。唐至德二年三月,茶圣陆羽与墨客刘长卿一同曾到过水月禅寺,并在后山墨佐君坛边采茶品茶论茶。今后,茶以产于水月坞为名,谓之“水月茶”,唐宋贡茶主产于此,水月禅寺就有了贡茶院的别称。茶圣陆羽雕像立于墨佐君坛边,众人忠诚地围于像前,或歌颂陆子愿力,或缄默遐思千年茶史……
分别茶圣,我们沿着山地茶园步道拾阶而上。梯田茶园办理得极为风雅,密密实实的茶丛活力勃发。金风抽丰里,每一片茶叶都是大天然的诗篇,歌唱着春天的故事。吴中农发团体董事长边走边先容碧螺春茶的汗青。明末清初,洞庭山炒制的绿茶因香气浓厚,被当地人称为“吓煞人香”茶。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驻留苏州时期,江苏巡抚宋荦进献“吓煞人香”茶,玄烨饮后龙颜大悦,啧啧称好,遂以其“清汤碧绿,表面如螺,采制早春”之意,钦定茶名“碧螺春”。自此每年纳贡清廷,碧螺春自此名扬天下。
从茶山下去,国度级制茶大师、江苏省碧螺春非遗传承人、苏州西山碧螺春茶厂厂长周永明教师热情相邀,请我们到他的茶店交换茶汗青、茶文明、茶工艺,品鉴他亲手炒制的碧螺春茶。
茶店墙上挂满了种种千般的奖项铜牌。周教师拿出上好的碧螺春招待各位。女茶艺师将香气袅袅的碧螺春茶送到每一位宾客眼前,杯中的茶叶徐徐清醒,舒掀开来,在淡绿典雅、暗香清新的茶水里翩翩起舞,如江南女性般妩媚、诱人。各位你一言他一语议起对碧螺春特征的不同看法。一壶太湖水,一匙碧螺春,天作之合,相得益彰;无言的水,无声的茶,归纳出太湖水与东边神叶的千年传奇。
一种茶饮能让人爱不释手,成为名茶,必有其“过茶”之处。我就想,很多人看到的只是碧螺春表面的不同,少有着眼于茶的品格的。假如你专心打量,杯中茶水里,每一片碧螺春都彰显着制茶匠人周永明精深的炒制武艺;小酌一口,进而了解到周大师对中国茶文明的传承,对碧螺春极致品格的孜孜寻求。
众人静下去品茶,无不朴拙地纷繁夸奖主人的茶好。周大师嘴上谦卑地应和,满脸的忻悦却难掩内心的真实。我含一口碧螺春茶,味蕾立时活泼起来。细细咀嚼:这一杯碧螺春,有太湖的秀美,也有缥缈峰的碧绿,明白是对大天然的礼赞,每一缕茶香都是对完善口感的风雅表达;每一滴茶水的芬芳,都是一枚枚茶叶生命精华的流溢。咽下茶水,一丝悠然惬意直抵内心,我必需向这杯神州国饮致敬!
碧螺春与信阳毛尖虽同为绿茶,地域纬度相近,却东西相隔八百公里,生长的地区不同,茶的品相也不一样;采摘季候不同,茶的口感也不尽相反;制造办法不同,水质、水温以及冲泡历程都市影响茶的质感和味道。我回味着信阳毛尖,品味着碧螺春,对苏州伙伴说,碧螺春与信阳毛尖二者同而不同,各美其美;不异而异,美美与共,称之中国名茶双星真的名副但是。我们团长则说,苏信互助,信阳毛尖遇见苏州碧螺春,可不是两杯茶那么繁复。
女茶艺师娉婷走来给茶杯里续水,杯中的碧螺春又高崛起来,茶中保藏着的春的影象恣意浮出水面,那杯口升起的旋绕茶香,宛如洞庭山飘渺的云雾,纵然是在秋日,也能从一杯碧螺春茶里欣赏到苏州太湖的整个春天。
土生土长在信阳的我,是极爱喝绿茶信阳毛尖的。又由于做文秘事情,熬夜是常态,品茗便成为必备光阴;屡屡加班,全凭茶来醒脑提神,茶真是我的“不夜侯”。品味碧螺春,它的形、色、味都有别于信阳毛尖;因其茶树与果树间种,茶芽侵染着果树花香生长,构成共同的复合型茶香,饮后别有香味在口腔久久回旋,有一份地道,有一份本真,那难以言说的魅力怎能让好茶之人不为之倾倒。
顷刻人生,恬淡的生存里,案头有一杯碧螺春,在皓月当空之时呡上一口,享用一份安静与浓艳,真的是一番温润在杯里,几多禅意涌心头。我端起茶杯,对身边两地伙伴说出一天的感悟:“茶生巅峰成景色,茶入心底生禅意,茶在杯中现人生。”立时有人唱和,一杯碧螺春相伴,别样人生又复何求?文绉绉的,诗一样的话语里飘着碧螺春的茶香。
作者简介:语哲,本名余道金,河南信阳人。已公布小说、散文、文学批评、杂谈、局势财经批评200多篇。《白叟与荷》中选中学语文题库,《长淮春色秀》被译为英文推介到外洋,《烟雨车云山》等20余篇作品收入多种文集。文论《散文贵有“文眼”》选入中学《语文》(浙教版)第六册第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