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新玉麦
新华社拉萨2月9日电 题:遇见新玉麦
新华社记者曹健、陈尚才
“如今的玉麦是小康玉麦,你要来,不必担心吃住行。”春节前记者前去采访,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自满地说。“小康玉麦是怎样的?”成了记者一行渴望求解的成绩。
从拉萨动身,过山南市,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道绕行7个多小时,翻越果木拉山,再穿过一片云雾旋绕的丛林,“斑斓玉麦接待您”的牌坊便显如今眼前。
冬日里的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玉麦乡坐落于苍松翠柏围绕的山谷间。风吹雪扬,一下车,一幢幢藏式作风民居、划一干净的街道、迎风飘扬的红旗映入记者视野。
紧随乡干部的脚步,记者分开卓玛央宗家庭旅店。客堂内炉火正旺,藏茶飘香,卓玛央宗一家正围炉看电视。见有宾客入住,她敏捷地引各位前去二楼看房。楼上共有4间客房,房内安插温馨,墙上装有壁挂电暖,门口立着一面穿衣镜。
达娃先容说,玉麦乡一度被称为“中国生齿最少乡”,最少时只剩下桑杰曲巴和他的女儿卓嘎、央宗3一局部,桑杰曲巴和卓嘎曾先后承继乡长。随着小康村建立和旅游开发推进,如今玉麦乡人均寓居面积达40平方米,年人均纯收入达34012元,不少村民用自家衡宇开起了家庭旅店、小卖部、快递站等。
中午四五点,走进村民旺青家,一家人正在用饭。他们是2019年从隆子县热荣乡搬家而来的,伉俪俩整天都在忙家庭旅店装修的事。“不休忙到这个点,才吃午饭。炎天游客多,客房求过于供,趁着快过春节和藏历新年了,宾客少了,赶忙对客房和餐馆举行变革晋级。”旺青说,“炎天我在外跑运输,妻子在家策划旅店,家庭年收入凌驾10万元,亲戚伙伴都很倾慕。我方案再攒点钱买辆载货量更大的卡车。”
谈及比年来的提高厘革,玉麦乡原乡长卓嘎感受颇深:厘革太大了!从前冬天大雪封山,得事先准备半年的生存物资,如今路途流通,生存用品和新颖蔬菜都能便利买到;从前是小水电,如今接入了国度大电网,再也不必哀愁忽然停电了;从前玉麦是信息孤岛,如今4G信号掩盖全乡,家庭旅店、小卖部都能使用挪动付出……
玉麦乡群众创办的农家藏餐馆和家庭旅店(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玉麦人的文明生存也在进一步丰厚。随着一曲曲悠扬的音乐响起,一群年轻人仔细地排演着藏族舞蹈。“艺术团教师用两周时间蹲点传授锅庄舞、工布舞等。这既是在传承民族传统文明,也是播下文明的种子。今后碰到节日、严重活动,村里就可以本人构造扮演队了。”隆子县官方艺术团引导教师崔成热旦说。
距乡当局几公里外,是玉麦乡的蔬菜基地。虽是冬天,大棚内却绿意盎然,黄瓜、青椒、明白菜等10余种蔬菜长势喜人。依照方案,将来玉麦乡还将扩展蔬菜莳植面积,动员群众增收。
玉麦乡的提高让商户看到了淘金的时机,乡上如今有了两家外来商户。“随着交通条件改良、基本办法条件提升,玉麦定会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牧业互助社、天然饮用水厂、藏香猪养殖基地等产业的布局,也会吸引一定人气。”策划家庭旅店和餐馆的外来商户潘延学说,“正是看好玉麦提高,我将遗址重心转移到了玉麦。”
在玉麦乡当局旁,桑杰曲巴故宅已完成开头布展。“规复‘三人乡’时的生存场景,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导基地,既让年轻一署了解、致敬桑杰曲巴一家的固边守边精力,也让他们比力玉麦今昔,明白今天生存的来之不易。”达娃说。
玉麦乡纽林塘村新住民扎西措姆在自家院内接取入户自来水(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玉麦乡纽林塘村一角(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新建成的玉麦乡人民当局办公楼(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