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韵茶(雪域青花夺天工——千年瓷器里的中华民族交融史)

雪域青花夺天工——千年瓷器里的中华民族意会史

新华社拉萨3月14日电 题:雪域青花夺天工——千年瓷器里的中华民族意会史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边巴次仁、春拉

束颈、鼓腹、圈足、曲柄,白釉质地,壶口形似僧帽。

在陕西省秦始天子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展出的“藏韵圣宴——西藏文物珍品展”上,明宣德年间的一件白釉暗花藏文纹僧帽壶,分外有目共睹。

白釉暗花藏文纹僧帽壶(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人们驻足品赏,既慨叹于壶的精巧绝伦,又仿佛能透过其光亮无瑕的釉面、巧夺天工的工艺、祈福吉利的藏文笔墨,望穿光阴,看到过往一段不为人知的汗青。

一眼千年

古时入藏难,难于上彼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播在西藏的官窑古瓷并不被人知悉。

萨迦寺外景(2016年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直至20世纪80年代,研讨职员初次公布萨迦寺藏有明宣德青花五彩瓷碗文图,西藏保存的国宝级官窑瓷器才被人眷注。

萨迦寺僧人洛卓拓美先容,萨迦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素有“雪域敦煌”之佳誉,仅官窑景瓷数目就达近2000件。

这张拼版照片体现的是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高足碗(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宣德青花五彩碗和高足碗,绘有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器底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官款,碗内齐口一圈藏文,是迄今所发觉烧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备的宣德青花五彩器,也是明中央向萨迦寺赐送的实物见证。

“宫廷内带有光显雪域作风的瓷器,是藏华文明交换的后果。这种交换早在唐代开头,绵延1000多年从未中断。”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陶瓷组副研讨馆员刘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由藏族学者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所著、成书于15世纪的《汉藏史集》,纪录了一段颇具传奇颜色的有关瓷碗的故事。

第36代藏王都松芒波杰抱恙,一日见鸟衔树叶飞来,王以之泡水饮用,全愈。遂命人寻叶,得知来自汉地,听闻汉地有瓷碗,又派使臣求碗,唐王派技师入蕃域。自此,瓷碗生根藏地,备受人们喜好。

西藏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村俗称索那唐布齐,因各处堆放黑炭(藏语称索那)而得名,便是当年烧制瓷碗之地。

西藏自元代归入中央当局行政统领后,文明意会、官方交往愈加繁盛,多量元青花瓷器流入藏地。

布达拉宫宫藏元代青花凤穿牡丹纹罐(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布达拉宫宫藏元代青花凤穿牡丹纹罐便是实证。

布达拉宫办理处副处长索南航旦先容,从过往汗青可见,景德镇御窑厂瓷器在与藏文明交换中,极大地融入了西藏的传统审美,显现了一批分明带有西藏传统文明元素及藏传佛教颜色的新器型,如多穆壶、僧帽壶等;装饰纹上显现了如吉利八宝、方形莲瓣、藏梵字纹等。

太阳中的布达拉宫(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西藏古瓷总数超万件,泉源主要包含历代中央当局对西藏高僧和寺院的恩赐和扶养、西藏僧俗表层的定制以及汉藏两地官方商业等。此中以景德镇明清时期官窑瓷器居多,保藏多见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以及萨迦寺、扎什伦布寺等。

治藏安边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上,一队队马帮驮着茶叶、丝绸、瓷器等,历时年余,从中原大地走向雪域高原。

人们无法想象,在这条古道上,一件件风雅而易碎的瓷器,是怎样走过万水千山,从中原要地进入西藏的。

文献纪录,作为中央当局的行政区划之一,每逢西藏法会、节日、寺庙完工等紧张节点,朝廷都有多量恩赐和扶养。而官窑景瓷作为最高恩赐之一,不仅代表着统治权利神佛天授,也标志着受赏者的社会位置,因此成为最器重的“礼品”之一。

对最宝贵的“礼品”,一定有最伶俐的办法加以保护。

瓷罐里加土,种上麦子,让其抽芽,构成加固;抑或专门为瓷器定制麻编、藤编、皮质、镂雕铜质、漆木等不同质地的套子加以保护。“经过如此的办法,确保了多量瓷器可以完备无损地运送至雪域高原。”天下文明遗产罗布林卡办理处副研讨员达珍说。

光阴留恋了青花,青花留住了汗青。

这张拼版照片体现的是布达拉宫宫藏瓷器(材料照片)。新华社发

“我们这里有一个衙门,汗青上天子恩赐的物品,衙门会代表天子送过去,赏物由寺内‘甲纳拉康’(汉佛堂)一致办理。这些恩赐大多为金册、金印、佛像、绸缎等,还包含乾隆天子恩赏给六世班禅的唐卡、花瓶等。”

这是西藏扎什伦布寺80岁老僧吞巴·次仁多吉追念其门徒以前说过的一段话。他传承门徒武艺,对瓷器颇有研讨。据他所知,早在元朝前,藏地就有瓷窑,瓷器称“普尔嘎”,元朝中央当局还曾派景德镇工匠赴日喀则萨迦“帕戈”窑引导烧制瓷器。同一时期,西藏山南扎囊也曾显现“扎戈”“普布”等当地瓷窑。

“纵观汗青,景德镇官窑瓷器的传承与提深邃入见证着汉藏民族互相学习,在交融中提高,进而构成中华多元一体文明的历程。而景瓷不仅是文明意会、文明交换的载体,更是汉藏民族互助和国度一致的见证。”达珍说。

水乳意会

拉萨林廓路上一间景德镇陶瓷专卖店华盖云集,近百平方米的店肆里摆满了瓷器,络绎不停的藏族百姓前来选购。

这张拼版照片体现的是拉萨市林廓路上一间景德镇陶瓷专卖店(下)和东家周华勇(上)(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东家周华勇来自江西景德镇,本年45岁,在藏做景瓷买卖15年,深知瓷器在藏家百姓心中的位置。他说:“喝酥油茶的杯子最热销,喝甜茶的杯子越来越考究。”

“洁白无瑕的瓷碗,绘有吉利八宝的图案,云云精巧的瓷碗,又能何处觅得……”这首传唱度极高的民歌,道出了藏族百姓对瓷器的热爱。

拼版照片:上图为悬挂于布达拉宫西大殿正中上方、乾隆赐予八世达赖喇嘛的御笔金字匾额“涌莲初地”;下图为布达拉宫红山脚下文创体验店内的“莲花五蕴杯”文创瓷器(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布达拉宫红山脚下文创体验店内,一款“莲花五蕴杯”文创瓷器,以一种全新的办法续写了汉藏民族自古一脉相承的汗青文明。文创店事情职员巴桑玉珍先容,其创作灵感源自悬挂于布达拉宫西大殿正中上方、乾隆赐予八世达赖喇嘛的御笔金字匾额“涌莲初地”。西藏自治区博物馆文创店仿制乾隆藏品青花陶文福寿三多瓷器套装则由景德镇匠人用传统工艺烧制,一经上架便抢购一空。

周华勇店里的景瓷以茶杯、碗、碟为主,另有花瓶、礼佛瓷器等。他的买卖,已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走进了尼泊尔、印度客户家中。

“我是买卖人,也是新年代的文明使者,我既推行瓷文明,更见证和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换意会。”他说。

拼版照片:上图为布达拉宫宝贝馆文物展显现场(2019年10月5日摄),下图为旅行者在观看布达拉宫极品文物展上展出的瓷器(2016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列席201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5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赠予给西藏农牧民的骨质瓷酥油茶杯套装(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小藏魔方普洱茶价格(小藏魔方普洱茶价格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