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藏茶(《茶经·四之器(二)》你知道唐朝人如何藏茶、烤茶、碾茶吗?)

《茶经·四之器(二)》你晓得唐朝人怎样藏茶、烤茶、碾茶吗?

(本文系“许晖教你读《茶经》”系列之“四之器”(二))

注译者简介:许晖,1969年出生,自在作家。主编《“六十年代”气质》《中国汗青的后门》。一局部著作有《肢体的媚术:中国汗青上的肢体政治学》《浊世的标本:中国汗青上的乱众品行症》、《这个词,原本是这个意思》(一、二、三、四辑)、《这个字,原本是这个意思》(一、二、三辑)、《前人原本是如此语言的!》等。

鍑,以生铁为之。今世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

内摸土而外摸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

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

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固,难可历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

【正文】

鍑(fù):大口的锅。

趄(jū):原本为行走困难的样子,这里引申为用坏的耕刀。

务远:原本为寻求远处的东西,这里指火力的范围更大。

洪州:唐时州名,今江东北昌一带。

莱州:唐时州名,今山东东北边部莱州市一带。

【译文】

鍑,用生铁铸成。今天冶炼的人们称作急铁,是用毁坏废弃的耕刀之类农具重新冶炼铸成的。

鍑的内壁抹土,外壁抹沙。土使内壁平滑,易于摩擦洗濯;沙使外壁滞涩,能吸取火焰的低温。

鍑的耳为方形,可以使鍑放得端正;鍑口的边沿要宽,以使火力掩盖的范围更大;鍑中央部位的腹部要长而宽,以使火力会合在正中。鍑的腹部长,水就在中央沸腾;在中央沸腾,那么茶末就容易沸扬;茶末容易沸扬,那么茶的味道就会愈加憨厚。

洪州用瓷制成鍑,莱州用石制成鍑。瓷制和石制的鍑都是俗气的器具,但质地不够坚固,难以恒久使用。用银所制的鍑十分干净,但近于奢靡。瓷制和石制的是俗气了,银制的是干净了,但假如要历久耐用,终极照旧以铁制的为好。

交床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虛,以支鍑也。

【正文】

交床:又称胡床、交椅、马扎,带有靠背、可以折叠的笨重座椅。

剜(wān):挖。

【译文】

交床,十字交织作成支架,挖去中部使之充实,用来安排鍑。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已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篠,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正文】

篠(xiǎo):小竹,细竹。

【译文】

夹,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在一头的一寸处留有竹节,竹节以上的局部剖开,用来夹着茶炙烤。这种微小的青竹遇火会排泄津液,借助它的幽香,可否增长茶的香味,不外恐怕不在山林溪谷之间就不克不及容易办到。大概用精铁、熟铜之类制成,为的是历久耐用。

纸囊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正文】

剡(shàn)藤纸:产于今浙江嵊县的剡溪,用古藤为质料所制。纸质薄、轻、韧、细、白,莹润光晕,晋代时被指定为文书自用纸,明代时因质料干涸而绝迹。

【译文】

纸囊,用白而厚的剡藤纸双层缝制,用来贮藏烤好的茶,使茶的香味不流失。

碾(拂末)

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转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不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

其拂末以鸟羽制之。

【正文】

柘(zhè):柘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木质坚固致密,是宝贵的木料。

堕:通“砣”,也就是碾砣,碾盘上的石轮。

拂末:扫拂茶末的器具。

【译文】

碾,用橘木制成,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制成。内圆而外方,内圆便于转动,外方以避免倾倒。内里放一个碾砣,不留清闲。碾砣的外形像车轮,但仅有轴而没有辐条。轴长九寸,宽一寸七分。碾砣直径三寸八分,正中厚一寸,周边厚半寸。轴的正中是方的,手执的部位是圆形的。

扫拂茶末的拂末,用鸟羽制成。

罗合

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

【正文】

罗合:“罗”是筛箩,“合”通“盒”。

则:即茶则,茶的量取东西。见下条。

【译文】

筛箩筛下的茶末,用有盖的盒子贮藏,把茶则放在盒中。筛箩是用大竹剖开,弯曲成圆形,蒙上纱或绢制成的。盒子是用竹控制成的,大概用弯曲的杉木制成,涂上漆,盒子高三寸,盒盖一寸,底高二寸,口径四寸。

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正文】

蛎(lì):牡蛎,也叫蚝。

蛤(gé):蛤蜊。

匕(bǐ):取食的器具,外形像汤勺。

策:用来盘算的筹子,用小竹片制成。

方寸匕:量取药末的器具,轻重为一寸正方,故名“方寸匕”。

【译文】

则,用海贝、牡蛎、蛤蜊之类的贝壳制成,大概用铜、铁、竹制成的匕和策之类的量具。“则”就是度量、准绳、测度的意思。大凡煮水一升,要使用一方寸匕的茶末。假如偏好平淡味道的,就变小一些;喜好味道浓的,就增长一些,以是叫“则”。




【本节批评】

西汉出名辞赋家王褒在《僮约》一文中有“烹荼尽具,已而盖藏”八字,“荼”是“茶”的古称,这是第一次显现饮茶器具的古文献纪录。不外表陆羽《茶经》之前,并没有专门用于饮茶的器具,自陆羽《茶经》始,茶具刚刚自用化和艺术化。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同为出名墨客的晚唐一对好伙伴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吟咏的就是以上茶具中的“碗”,诗名则同为《茶瓯》。皮日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云云。”“邢客”和“越人”指的就是邢州窑的白瓷和越州窑的青瓷茶瓯。陆龟蒙:“昔人谢塸埞,徒为妍词饰。岂如珪璧姿,又有烟岚色。光参筠席上,韵雅金罍侧。直使于阗君,向来未尝识。”“塸埞(ōu dī)指有底座的瓯,显然是越州窑青瓷的极品。

“四之器”此节,陆羽计划、摆列了二十八种茶具的称呼、制造和使用办法,依据用处的不同可以分为八类:

第一类为生火器具,计有风炉、灰承、筥、炭檛、火筴五种;

第二类为煮茶器具,计有鍑、交床两种;

第三类为烤、碾、量茶器具,计有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六种;

第四类为水具,计有水方、漉水囊、瓢、竹筴、熟盂五种;

第五类为盐具,计有鹾簋、揭两种;

第六类为饮茶器具,计有碗、札两种;

第七类为干净器具,计有涤方、滓方、巾三种;

第八类为藏、陈器具,计有畚、具列、都篮三种。

八类二十八种茶具,真乃洋洋大观!这就是所谓“器以载道”。

既然“器以载道”,必需有“器”的存在才干“载道”,而唐代饮茶器具多已失传,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成套的宫廷饮茶器具,今世人才干一睹真容。

针对“器”的失传,北京大学学者刘乐园(Lewis Eden)在为王力教师主编的《中国古时文明知识》所写的图注中,十分不客气地议论道:“唐代的饮茶办法和唐代的茶汤与我们今天的看法完全不同。唐代饮茶,是将茶饼切碎碾成粉末,过‘罗’(‘罗’,就是筛子。‘茶罗’是一种专门用来筛茶粉的茶具)后到场沸水中煮成糊状,同时还要往里加盐、葱、姜、桔皮、薄荷等等,相似于一种可骇的‘糊辣汤’。也难怪这种彻底怪味、想象起来都让人以为不堪下咽的‘茶汤’能提神,能让人喝了不打打盹。

唐代的茶道向后代传播,在履历了蒙元统治的一百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泯没。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存了一局部唐代茶道的内容。明清崛起的茶叶泡水不休传到了今天,但这内里以前没有了‘道’的因素。今天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明’,所谓‘勤和简敬的茶道头脑’,以及诸多扭捏姿势,满是近三十年来功德者向壁假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明的研讨’,天然更是瞎掰居多。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这一大段议论略显苛刻,但却旌旗光显地点出了“器之不存,道亦不复”这个为今天茶人所忽略的真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茶人约莫真的应该深入地反思一下“茶道”之“道”、“茶文明”之“文明”毕竟包含着什么样的精力了。

外表说的是《茶经·四之器》第二、三类——生火器具和烤、碾、量茶器具。

译注:许晖

编纂:冠如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安化润之黑茶(安化黑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