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千载白茶(安吉白茶,安且吉兮)

更新时间:2024-04-27 21:40:21 所在栏目: 白茶点击量:

安吉白茶,安且吉兮

假如,有一种茶能让我一见钟情,那,无疑是江南竹乡的安吉白茶。

初识伊人,便为她形如凤羽、色如玉霜的仪容所惊羡。当茗烟袅袅,朵朵灵芽在杯中伸展,继而,寂静变幻成清纯素颜,多少婉约温存之际,不由叹息,天地间竟有云云奇珍异茗。

自此,我恋上了安吉白茶,并不时走进幽邃的大溪山谷,约会隐逸峰峦深处的“白茶祖”。我期盼着,有一天,能舍弃尘缘,悄悄地与茶一同终老。

那是暮秋的一个日子,我再次探望“白茶祖”,在祖祖辈辈保卫白茶的桂家作客,咀嚼隽永的“白茶王”。是夜,我以为着“白茶祖”清奇孤远的气味,辗转难寐,思绪穿越时空,把我带回梦般悠远的古时。

唐时,流寓湖州的陆羽常常到处问茶,此中,也包含古称“浮玉”的天目山。因此,《茶经》“八之出”云:“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乌瞻山、天目山……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在这一条目下湖州和杭州的附注内,同时提到了天目山,鉴于天目山分涉杭、湖、皖三地,湖州名下的天目山无疑指的是安吉天目山,而湖州刺史颜真卿的《石柱记》亦旁证了这一点。

北宋崇宁初年的榷茶安吉场,元朝的安吉茶园提领所,以及历代先贤释皎然、姚孝孙、吴维岳、陈敬则、李青岩和海派艺术各位吴昌硕的茶诗文和茶字画,为安吉这个钟灵毓秀的“慈孝之乡”平添了千载的茗韵。

茶为草中英。作为植物,在其漫长的提高历程中,产生过奥秘而幽默的变异征象。“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尔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宋徽宗《大观茶论》的这段形貌,可谓变异茶种的首篇汗青文献。

约莫,没有确切证据标明,《大观茶论》提及的白茶就是安吉白茶,但今天的安吉“白茶祖”无疑是古时白叶茶隔世的重生。忆及前人论书云:“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君不见,赵佶首创的“瘦金书”与风姿绰约的安吉白茶,竟是那么地活龙活现,这,岂非冥冥中的偶合?

我以前有过一个希望,想单独携上落霞式古琴,为钟情的伊人轻奏一曲《秋鸿》;待到冬去春来,以悠悠苕水、天目茶碗,就着明前安吉白茶,重温她幽敛的风姿。但置身于“白茶祖”畔的这一刻,期盼星空,倾听山涧汩汩清泉时,我才茅塞顿开:这各位间,另有什么乐曲可以媲美天籁之音?

心机遐想间,“白茶祖”上簇簇玉白色的叶子,仿佛腾跃的音符,纷繁扬扬,弥散开来。含糊中,那第一片叶子,翩然到临在景色旖旎的溪龙,并且静静地繁衍生息。而一片片更多的叶子,若凤翔九天闪灼的灿烂霞光,映射在金顶龙王山的黄浦江源,飘洒在故鄣安吉清丽的群山间。从起先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玉凤茶”蝶化为如今出名遐迩的“安吉白茶”。

一次,偶然翻阅昔日志,蓦地发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泛黄的纸页上便已誊写过安吉白茶的名字。这份尘封心底的情缘,就像懵懂初恋烙下的印痕,既是永久的殇痛,更是耐人寻味的甘美。

安吉白茶,安且吉兮。这芳华旷世的江南珍茗,这彼苍赐予的心灵之饮,有什么来由不是我一生的最爱呢?

原载《茶博览》(2009年第3期,署笔名“佛见笑”)

作者:大茶

泉源:新浪博客

编纂:茶泡泡网小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