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茗春白毫银针高山白茶(绿茶珍品,佛动心)

更新时间:2024-03-22 21:34:01 所在栏目: 白茶点击量:

绿茶珍品,佛动心

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碧螺春属细嫩炒青绿茶,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的汗青。

洞庭碧螺春与别的茶不同在于,洞庭碧螺春接纳茶果间作的莳植办法,茶吸果香,花窨茶味,熏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格。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出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称呼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别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观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场合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时期,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称呼系他所题。

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随手摘了几片茶叶,沏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别名“佛动心”。

清代王应奎《柳南漫笔》纪录:清圣祖康熙天子,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妙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纳贡,帝以其名不雅观驯,题之日“碧螺春”。这便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子孙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隽誉。自此碧螺春遂出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春分至青明采制的明前茶品格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5厘米支配的质料,炒制500克高等碧螺春约需采7万颗芽头支配。

碧螺春分7级,上乘碧螺春满披白毫,芽叶随1~7级渐渐增大,茸毛则渐渐变小。炒制碧螺春也很有考究:完毕要将茶叶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揉捻要使茶叶松紧过量。搓团显毫要边炒边用双手将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直至条形卷曲,茸毫体现。烘干则要接纳轻揉轻炒伎俩来显毫,蒸发水分。四道工序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后,方使碧螺春拥有倾国倾城的出色风姿。

【品茗】

味道鲜美甘醇,鲜爽生津,隐有花和水果的幽香。一酌鲜雅暗香,二酌芬芳味醇,三酌香郁回甘。

【赏茗】

干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状,茸毛多,白毫中隐着翠绿。叶底叶底幼嫩翠绿,匀称亮堂,翠芽微显。汤色第一泡的茶汤约莫有暂时的浑浊,稍等半晌后汤色即清,呈浅绿色。

【鉴茗】

洞庭碧螺春银芽体现,一芽一叶,芽为白豪,即小绒毛为白色,叶为卷曲清绿色。假碧螺春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且绒毛多为绿色,而非白色。从干茶色泽上看,没有染色的碧螺春色泽比力柔和美丽。茶叶分两种颜色,叶子是绿色的,嫩芽是灰白色的;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从茶汤色泽上看,真品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呈微黄色,色泽柔亮、美丽;加色素的茶汤碧绿,并且看上去比力黄暗,像陈茶的颜色。

【藏茗】

传统碧螺春的贮藏办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距离置于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固然,随着社会提高和封建的提高,如今人们更多是接纳三层塑料保鲜袋将碧螺春分层紧扎,阻遏氛围,然后放在冰箱或冷藏箱温度低贮藏。这种保存办法可使碧螺春久贮年余,其色、香、味仍如同新茶,鲜醇爽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