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晒凤凰(百年前,制茶技艺入琼)

更新时间:2024-11-20 13:30:06 所在栏目: 白茶点击量:

百年前,制茶武艺入琼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百年前,制茶武艺入琼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龚梓 图\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编者按

“中国传统制茶武艺及其干系习俗”被列入天下非遗名录后,在国内业界和学界惹起了惊动,近一个月来,各种报道反复见诸报端,新媒体范畴的推文和视频也不少。海南作为中国最南部的茶产区,也是唯一的低潮岛屿茶区,拥有唯一无二的当地茶树种——海南大叶种,完全有渴望在“世遗”加持之下,触碰本岛茶产物的天花板。

专家以为,一款好的茶叶,除了茶料,加工工艺尤其紧张,就让我们先回忆海南的制茶工艺历程。

从汗青文献的纪录中,子孙可以窥见,早在宋代,海南就开头有茶事活动,苏东坡的诗句“茶枪烧后有”,则极有约莫是对海南野生茶树嫩芽的形貌。但是,汗青上海南的制茶工艺比力滞后,有确切笔墨的纪录体现,茶叶加工武艺传入海南岛,是在清代光绪年间,迄今约有100余年。海南茶叶加工武艺走向标准化和范围化,真正与国内接轨,则是在1950年全岛束缚之后。

晚清茶商带来加工武艺

1882年,美国传教士香便文深化海南岛察看,在今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福门村一带,看到野生的茶树,了解到事先黎族人将茶青晒成干叶,煮水饮用,或拿到墟市出售。厥后,他将那段见闻写入其《岭南纪行》一书中。

从香便文的形貌可以推断,140年前,白沙一带的黎族百姓对野生茶的加工,连基本的摊凉、萎凋、完毕工序都未把握,更别说揉捻和发酵工艺了。

五指山市水满乡仍有不少黎族茶农坚持手事情茶。

1928年,海南岛警备司令兼琼崖实业专员黄强(1887年—1974年)伴随法国传教士萨维纳进入黎族地区观察后,撰写长文《五指山问黎记》,文中提到他熟悉的一位茶商李树英:“李君为茶商,父在冯子材军中,得梅县幕客授以制茶办法,谓五指山多野茶,制出可获重利,由是遂世其业,往来山中者有年。”

冯子材是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衔命入琼停息匪患的,幕僚中有明白制茶的梅州人,教会了李树英父亲制茶之法,今后李家以此为业,相差于五指山盛产野茶的地区。

由此可见,五指山川满峒的黎族同胞把握制茶工艺,最早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本岛向无人工种茶,寻常所饮之茶多仰给于外。本岛所产茶叶,皆采自野生茶树,而制法粗恶,色味不佳。此中最出名之茶,为五指山川满峒所产,树大盈抱,所制茶叶气味尚清。”从1930年成书,1933年在上海神州国光社印行的陈铭枢总纂《海南岛志》书中,不仅可以略知90年前海南岛上的野生古茶树概貌,也可以大抵了解当年海南所制茶叶的品格、外销和需求的情况,“每年由陵(水)、万(宁)、定(安)三属出口,产额约值六七千元。”

从中可以了解到,事先海南岛的制茶武艺还不成熟,只管拥有得天独厚优质的野生海南大叶种茶青,且名声在外,却消费不出色味俱佳的茶叶。

1958年

海南茶叶工场化消费元年

海南岛的制茶工艺走向成熟,是在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境束缚之后。

据中国国际茶文明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茶事》一书的作者陈德新考据,1958年建立的白沙县“五指山公社茶场”(茶叶加工场厂址在今五指山市水满乡方龙村),以采摘野生海南大叶种茶青加工茶叶为主,同时也率先在海南岛人工培养、栽种海南大叶种茶树和工场化制茶。该茶场直到1985年才解散。茶场的存在使得古代茶叶制造工艺走向了官方,让更多的五指山川满人把握了海南大叶种制茶武艺,分别海南茶“制法粗恶”的汗青。

海南农垦体系茶场的设立,虽比“五指山公社茶场”稍晚,面积和产量却厥后居上。

大到茶厂,海南机器化制造茶叶已很广泛。图为五指山市水满乡某茶厂工人将茶青倒入揉捻机加工。

农垦系茶场大面积的人工种茶,起首确保了产能。据1996年12月出书的《海南省志·农垦志》纪录,1958年,南方农场莳植茶树8亩,为海南垦区最早莳植茶树的农场,紧接着1960年,依照中央向导关于创建外贸商品消费基地的指示,事先海南行署外贸基地局开头在海南中部山区创建通什、岭头、白马岭(后并入南方农场),并于当年试种茶树100亩,今后垦区莳植的茶树有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台湾大叶种、阿萨姆种、福云7号、毛蟹、奇兰、本山、安徽祁门槠叶种、福建福鼎明白茶、凤凰水仙等30多个品种。

此中云南大叶种在海南因生长快、芽头细弱、品格优秀、容易采摘等优点,尤其合适制造红碎茶,自海南农垦1961年开头有茶叶产物后,成为外销创汇的主打产物。

1977年

制茶工艺完成机器化

1977年从前,海南农垦消费的红茶是在盘式揉切机上将萎凋叶揉成碎茶,1979年改为90型揉切机和转子揉切机联装消费,大大改良了工艺利用武艺,公道优化了机具配套,提高了产物质量。使得1977年之后通什茶厂消费的“金鼎牌”红碎茶,一连四次在举国红碎茶品格评比会上取得“品格优秀奖”,其制造工艺特点是:严厉茶青质量,温度低和风萎凋、过量偏轻,机组配套、提高揉切后果,过量发酵、及时上烘,及时精制、小批量拼配出厂;使得出厂的红碎茶具有颗粒细匀、毫尖金黄、色泽乌润、香味浓强、汤色红艳等优秀品格作风,具有较浓的玫瑰香或苹果香。

与此同时,为更好满意外洋市场,出口创汇,1979年海南农垦引进消费CTC红碎茶紧张优秀装备CTC揉切机和洛托凡转子揉切机,1981年起首在南海农场茶厂安装消费,接纳主动控制,一连化流水作业,使得消费的“远洋牌”CTC红碎茶具有鲜爽、芬芳、味道浓强、汤色红艳亮堂的特点,1988年荣获海南省优、农业部优和商业部优产物。

海南的春绿茶,是每年海南冬交会上受热捧的茶叶产物。这些主要得益于制造工艺上严选茶青质量,做到嫩、鲜、匀、净,茶青按级薄摊萎凋,当天鲜叶当天加工终了,完毕用低温快炒撤除水分,消灭青草味,做到嫩茶老杀,老茶嫩杀,在揉捻上依据揉机功能,一、二级茶青轻压短揉,三级以下茶青重压长揉,干枯至乌绿,然后用便宜八角桶辉锅,使条索到达绿茶灰白或银灰色,最初整饰茶形等。

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农垦制茶工艺步调多借助于古代制茶机器完成,属于产业年代的消费情形,从而使农耕年代体现出的手工制造武艺和实践少了些,但是茶的品格终极回归物质层面,即口感,取决于茶树品种、天然情况、莳植办法、加工工艺等场域。

但是,回看海南束缚后产业化背景之下制茶工艺的演进,史志纪录中反复显现的当地宝贵茶种资源——海南大叶种,即“华茶16号”的制茶工艺的提高则相对不敷,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陈德新说,严厉意义上说,海南制茶汗青并不短,自从先民发觉了野生茶树,从煮饮茶青到“粗恶”制造,从手事情茶到机器化制茶,时期履历了繁复的厘革,与我国传统制茶工艺一脉相承;由于茶叶品格特性的构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质料的要素,加工条件和制造办法是决定要素,因此,海南还必要在制茶武艺上不停学习、探究和提升。(陈耿 龚梓 李天平)

泉源:海南日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